很久很久以前,大約是1905年在南非發現的3106克拉「卡利南」(Cullinan)是的,你沒看錯3106克拉的鑽石,到2015年在波札納出世的109克拉「萊賽迪拉羅納」(Lesedi la Rona),幾乎每一塊大型鑽石都聞名世界。

現在科學家更宣稱,他們終於解開了這些稀有大寶石的形成之謎~這在鑽石界來說,可謂是一項科學創舉!

卡利南.jpg

(卡利南鑽石參考圖)

   大型鑽石可能源自地球地表之下400公里至750公里的超深部,在液態金屬中形成。而一般較小顆的鑽石是在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的深度、攝氏1200到1400的溫度下形成的。這兩種不同深度下所形成得鑽石有什麼不同呢?!

地表深處.jpg

(地表深處參考圖)

對照.jpg

(鑽石類型其中之一說明圖)

   新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型鑽石基本上大多是屬於二型鑽石,這是因為大型鑽石在『液態金屬』環境中形成,而氮會被金屬吸收,所以大型鑽石純度也較高。你可以想像成手髒髒滴,用濃濃的肥皂水清洗乾淨的意思。

肥皂.jpg

  而絕大多數鑽石可能在『矽酸鹽』環境中通過其他化學反應形成,所以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處形成的鑽石容易包裹更多的氮,純度相對較低。就像沒有用肥皂,只用清水洗手,清潔度還是有差別吧^_^!!

洗.jpg

   不過,只要是天然鑽石就是好鑽石!很感謝國際鑑定單位研究出大克拉數的鑽石形成環境。這讓人類又進一步認識大自然的聖物-鑽石。

我們已盡量用『人話』在說明給各位,如實在還沒很了解,或想知道更多關於鑽石的專業請期待下集分享^_^

鑽.jpg

資料來源:風傳媒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鑽石家Bijout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